春和海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021-56981002
春和海洋科技 / 新闻中心
“海水不干,创新不断”、“与众不同,错位发展”是春和集团的发展理念,“春和”所有人将秉承这种理念,为海洋强国梦奉献自己的青春!

“张謇”号穿越巴林塘海峡驶入西北太平洋

发布时间:2016-07-27

7月26日,“张謇”号在西北太平洋航行。7月26日,我国万米级载人深潜器科考母船“张謇”号顺利穿越连接南海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——巴林塘海峡,驶入西北太平洋。“张謇”号正在进行首航的第二航段,前往南太平洋新不列颠海沟的附近海域。

169890188943749704.jpg

7月27日,“张謇”号在西北太平洋航行。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

520969811240116805.jpg

7月27日,“张謇”号在西北太平洋航行。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



457566986038442112.jpg

7月27日,“张謇”号在西北太平洋航行。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

184952964193273860.jpg

7月27日,“张謇”号在西北太平洋航行。新华社记者 张建松 摄

绯红的晚霞铺满了大半个天空,朵朵白云染上了祥瑞的金黄。在藏青色绸缎般的海面上,白色的“张謇”号发出有节奏的轰鸣,日夜兼程奔赴南太平洋。

276012750128476101.jpg

自从7月23日从深圳起航开展首航的第二个航段,“张謇”号一直得到好天气的眷顾。25日,“张謇”号以11节航速,顺利穿过连接南海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——巴林塘海峡,驶入了西北太平洋。

在中国台湾岛和菲律宾吕宋岛之间,有一片宽约370公里的海域。菲律宾的巴坦群岛和巴布延群岛将这片海域分隔成三部分,自北向南分别称为:巴士海峡、巴林塘海峡和巴布延海峡。这三个海峡是连接南海和太平洋的重要水道。
 
轻松的航渡期间,每天最浪漫的事是在海面的星空下,观看远方的闪电。夕阳西下之后不久,“张謇”号上空就露出了满天繁星;穹庐般的夜空,紧紧地盖住了漆黑的海面;银河似乎就是在我们的在头顶上,“倾泻而下”。不过,“穹顶夜空”的盖子四周,却是另一番景象。常常积压了乌云。入夜之后,乌云里电闪雷鸣。在“张謇”号上自然听不见雷鸣声,但时常可见那一团乌云突然好像“炉火般”变得通红。站在满天繁星下观看,感觉甚是奇异。
 
在“张謇”号上,另一件浪漫的事是再读法国著名作家儒勒·凡尔纳的《海底两万里》。想象着就在“张謇”号航行的这片蔚蓝色大海,海洋生物学家阿罗纳克斯等人被无与伦比的“鹦鹉螺”号潜艇俘获,跟随着神秘勇敢的尼摩艇长,在海底进行了长达两万里的奇幻旅行。情景交融,感触尤深。
 
147年前,凡尔纳穷尽当时已知和揣测的海洋生物、机械、气象、采矿、动力、电力、地理、考古等科学知识,与“海上乌托邦”探险文学叙事形式相结合,通过阿罗纳克斯的一路所见所闻,向读者展示了神奇的海洋世界。如海洋生物、海底森林、太平洋黑流、墨西哥湾暖流、海上飓风、马尾藻海、海洋深度、海水中声音传播等。其中一些科学预测竟十分准确。
 
1959年,美国一艘同样取名为“鹦鹉螺”号的潜艇,曾沿着《海底两万里》书中描述的“鹦鹉螺”号航行轨迹,在北冰洋海底做了一次冒险航行。发现海洋中的许多细节,竟然与小说中所写的不谋而合。
 
不过,随着科学探索的深入,人们发现深海中还有许多奇妙的现象,是凡尔纳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。例如,在暗无天日“亚历山大”的深海极端环境中,竟然还有一片片生机勃勃的“生命绿洲”—热液、冷泉和深部生物圈。
 
在书中,凡尔纳描写的海底森林是“垂直线的王国”。所有植物的枝叶都是垂直向上生长,直冲洋面。任何一根细茎、任何一条叶带,无论多细多薄,都像铁杆一样挺拔向上。这是作家当年基于“万物生长靠太阳”的合理想象。
 
1977年,如果不是科学家乘坐“阿尔文”号在海底亲眼所见,人类也许永远都想不到:地球上除了光合作用产生有机质的“有光食物链”之外,在幽深的海底,还存在着一个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“黑暗食物链”。海底喷出含硫化物的热液,冷却后形成一座座耸立在海底的“黑烟囱”。那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密度,简直可以和陆地上的热带雨林相媲美。
 
海洋不仅是“生命的摇篮”,更是“生命的故乡”!
 
地球的表面,71%被海洋覆盖,陆地只占29%。在陆地上,尽管鸟类可以在天空翱翔,但终究需要到陆地上觅食、栖息;最高的植物红杉,也仅能长到一百多米高;因此,如果从地表算起,陆地上的生存空间平均厚度仅为30米。
 
海洋的平均水深为3680米,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达11034米。无论是浅海沙滩,还是6000米以下的深渊带,海洋中各种深度均有生物生存。海洋为生物所提供的生存空间,是陆地和淡水所提供的生存空间300倍左右。
 
地球上生存的100多万种生物种类中,有近90%生活在海洋。如果将地球上所有生物划分为:原核生物界、原生生物界、真菌界、植物界和动物界。所有这些界在海洋中都有其代表门类;且无论从门类或种类上看,海洋中的生物都远比陆地上的丰富。
 
然而,由于隔着巨厚的水层,人类对深海的了解,还赶不上月球的表面,甚至不如火星!
 
迄今为止,有400多人进入过太空,12人登上月球,但仅有3人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。1960年,美国海军中尉唐·华许(DonWalsh)和瑞士工程师雅克·皮卡(Jacques Piccard)驾驶“的里亚斯特”号,第一次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16米;2012年,世界著名导演卡梅隆单人驾驶“深海挑战者”号,成功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10908米处。
 
受制于深潜器技术,人类这两次万米深渊的探索行动,仅算“到此一游”,没能持续地开展科学研究。目前,我国正在研制的万米级载人深渊器“彩虹鱼”项目,计划搭建世界上第一个万米级“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”,为中外海洋科学家持续系统地开展深渊科学研究,搭建一个公共平台。
 
由上海海洋大学与上海彩虹鱼深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采用“国家支持+民间投入”“科学家+企业家”的创新模式,共同搭建的“深渊科学技术流动实验室”,由科考母船“张謇”号和一台万米级载人潜水器、一台万米级无人潜水器、三台万米级着陆器组成。

根据设想,未来每到一个新海区,全海深无人潜水器将充当“探路先锋”,首先对海区进行大面积搜索,确定研究海域,摸清海洋环境的基本参数。然后,三台全海深的着陆器带着诱饵,“潜伏”在相应海域,执行深海拍摄和抓捕海洋生物等任务。最后,科学家才驾着万米级载人潜水器下到海底,完成“手术刀”式的精细定点作业。

这个雄心勃勃的科学计划正一步步付诸实施。此刻,“张謇”号正乘风破浪,赶往南太平洋8000多米深的新不列颠海沟。在那里,一台“彩虹鱼”万米级着陆器就将投入实际应用。
 
“能上九天揽月,能下五洋捉鳖”是人类的共同梦想。从法国凡尔纳的《海底两万里》,到美国的“的里雅斯特”号;从卡梅隆的“深海挑战者”号,到如今正在研制的中国“彩虹鱼”号;人类探索深海奥秘,正是在不断地梦想和实现梦想中,成长与进步!